信息中心
2005年,在邯郸、邢台、衡水、沧州、保定等地,约70%~80%的棉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“苗不全”现象,一些棉农是“买的种子怨种子,自留种的怨播种机”。经过调查了解,笔者认为“棉苗出不全”主要原因如下。
一、播种早、温度低,“起个大早儿赶晚集”。
很多棉农播种过早,由于温度过低而造成出苗不全。临西县一部分棉农在4月10日前后播种的,出现了“播了10几天,种子没动事”的情况,后来勉强出了苗的也只有40%~70%出苗率(吴桥县一棉农甚至是在4月2日就播种,导致出苗率25%),人们纷纷点种补苗,有的干脆毁掉重新播种。而在4月21~25日播种,9~10天基本齐苗;笔者的一试验田在4月29日下午播种,5月4日已出苗良好。
分析:今年的“春暖”比较迟,虽然4月上中旬最高温度曾达到28℃,给人的感觉是“热”了,但“温差太大”,最低温度在4月上旬为5~8℃之间,在4月中旬为8~12℃之间。邯郸市4月25~30日的6天最低温度分别为13℃、15℃、17℃、19℃、18℃、18℃(最高温度曾达26~33℃)。由于温度过低、出苗期延长,导致了“光籽烂籽”、“毛籽不萌动”情况的出现。
总结:棉花的发芽最低临界温度为10.5~12℃,最适合温度为28~30℃,在12℃、16℃的情况下,发芽分别需要11天、5天。而棉种脂酶的活动最低温度为15℃,胚轴伸长的最低温度为15.6~16℃,所以,抗虫棉品种一般要求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5℃播种(即大田气温稳定通过17℃ 以上)。所以说,“看着天气预报种棉”来调整播期,适当晚播是“一播全苗”的关键措施。
二、“天公不作美”,无雨、风多,墒情差。
由于2004年的棉花播期多雨、低温,出苗情况是“播深的不如播浅的”、“光籽不如毛籽”、“毛籽浸种不如不浸种”。今年,很多人是“看去年的黄历,种今年的庄稼”,大部分棉农是播种浅、毛籽不浸种。但“老天偏偏喜欢开玩笑”,今年很多人都出苗不好,反而是“播种深的出苗好”(同期播种)、“毛籽浸过种的出苗好”、“别人浇水流到自己田的局部地方出苗好”。冀州市门家庄王金卯15亩棉花由于造墒早、播种晚(4月16日浇水造墒、23日才播种),田间失墒较重,在5月1日及时补浇一水,现出苗60%~70%;笔者在4月19日播种的一新品种营养钵育苗,由于水分不足而“全军覆没”;同一品种,在4月26日“浸种点播”的出苗达到90%。
分析:在5月5日有一次中雨之前的4月份基本没有降雨,干旱严重,而且大风天、沙尘暴天气较多,导致土壤失墒严重,出现了“地膜下面干土二指多”(一指约1厘米,地膜外干土层达3厘米左右),棉种处在干土层中,使棉种无法正常萌动,甚至使已经萌动的棉种丧失活力(棉种内部已经发育但是不能破壳)。
总结:棉种萌发的第一阶段是吸水膨胀,水分是萌发的首要条件。棉种在吸水达本身风干重量的60%~80%时(吸水的速度与温度高低呈正比),“吸胀”后的种皮破裂,有利于种子内外气体的交换和胚根突破种皮。因此,确保播种前有充足的底墒是实现棉花“一播全苗”的关键。另外,简单地“看去年的黄历,种今年的庄稼”是万万不可取的,应该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,灵活调整、科学安排播种方式(播期)。
三、次要因素也客观存在。
除了以上两大原因之外,还有几个方面的问题,也影响到棉花的出苗问题:①整地质量差。棉花是子叶的出土作物,幼苗出土时是下胚轴先形成弯勾状而顶土出苗,顶土力弱。一些棉田土硬板结、有坷拉和播种深度超过3厘米的,都影响到出苗出不全。②药剂拌种过或失当,伤害了种子;或者自留的种子不用农药处理,病虫的危害导致出苗不全。③棉种发芽时要比禾谷类种子需要更多的氧气,而棉种壳比较坚硬,通过晒种、浸种、硫酸脱绒等方式有利于吸取氧气,促进发芽。但是,“播前晒种”这一很简单有效的促全苗方式(注:晒种可促进种子后熟,增强酶的活力,提高发芽率10%~20%),很多人是“不屑一顾”;
另外,很多人也是自留的种子“毛籽不处理”或者仅仅“机械脱绒”(注:毛籽对于低温、高湿等不利因素的抵抗力强,但要在播前浸种6~10小时,捞出后用种子量0.5%的3911、多菌灵、吡虫啉3种农药拌种。为使种子不粘连、利于机械播种,可在农药液中添加麦麸,拌匀、阴晾至“离手”时播种)。对于一些棉农所“怀疑”的种子质量问题,可能性甚微,主要原因是2004年秋天以晴好天气为主,利于种子的完熟。